▲▼上班,聊天,幹話,廢話,八卦,喝咖啡,開會,提神。(圖/翻攝自pixabay)

▲專家強調,其實聊天除了因為在乎,更細的還分成瞬間在乎、常態在乎等。

繼續聊「一般人學習聊天,會碰到的最大障礙是什麼」,我認為第三個障礙是:「你只說你想說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對方想聽的」先給大家建立一個基本概念,人喜歡聽自己在乎的東西,因此你聊的東西他越在乎,引起他興趣的可能性就越高。

比如他喜歡聊美食,你和他聊美食,他喜歡看綜藝,你就和他聊綜藝,但很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對於「在乎」的理解就到這了。他們不知到在乎還可以分成「長期在乎」、「常態在乎」,還有「瞬間在乎」。

什麼是長期在乎呢?長期指的是,在他人生的大方向上,他有花費心力在關注的事物,比如房價、經濟、工作發展等等。常態在乎是,他日常生活中會特別留意的興趣、嗜好,例如貓狗、登山、自行車,上面說的綜藝,或是他喜歡的明星也是。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波加熱食物方便又快速。坊間曾流傳,微波輻射會污染食物、破壞營養素等說法。不過營養師澄清,其實除了加熱容器的材質需多加注意外,尚無研究證實微波會危害健康;且與其他傳統加熱方式相比,微波的營養素保存率反而較高。

微波真的不會污染食物!營養師廖敏涵在「Ruby兔子/營養師」表示,一般微波爐都會加裝防輻射外洩的裝置,除非發生故障,否則不太會有輻射外洩的問題發生。

正常狀況下,微波加熱完畢停止時,微波爐內的電場就會停止,因此不必太擔心微波輻射出現在食物中。加上微波輻射主要影響的是食物水分,水分子透過摩擦生熱轉為熱能,並不會讓食物變得具放射性,或是被污染。

廖敏涵提醒,民眾反而需要注意微波器具材質。微波雖可穿透許多物質,如玻璃、塑膠、紙類、陶瓷等,但金屬材質,如不銹鋼、鐵、鋁箔紙等則不可使用,因其具反射作用,可能會損傷微波爐。若要使用塑膠微波,則需選擇具耐熱性的塑膠。

微波加熱是否會造成食物營養素流失,也是許多人的疑惑。廖敏涵說明,微波加熱通常不需額外加水,因此並不像一般傳統加熱方式,如水煮、油炸、烘烤等,會有營養素嚴重隨水分流失的問題。「反而微波加熱對於營養素的耗損更少!」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少正在節食減肥的人,都將澱粉、碳水化合物視為頭號敵人。不過,天菜減重醫師蕭捷健直言,運動不吃碳水,不但事倍功半,長期下來還會導致高皮質醇、停經、骨密度降低,告誡不論是高碳或低碳,運動量大一定要吃澱粉。他更引述加拿大研究顯示,運動日攝取碳水具備4大好處,曾經對它避之唯恐不及的你不妨試試。

減重醫師蕭捷健近日在粉專指出,2021年加拿大研究分析運動日攝取碳水具備4大好處:

1.刺激瘦素分泌

瘦素為由脂肪細胞分泌之酵素,能調節食慾、代謝與生殖等生理功能。研究顯示,碳水化合物攝取能刺激瘦素分泌,進而降低食慾、增加飽足感。

運動若不吃碳水,身體會以為你不但遇到飢荒還要逃跑,應需要很多能量,因此會增加你的食慾、降低代謝,使你更不容易減脂。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罩禁令放寬,但長期戴口罩悶住臉部,不免讓毛孔變得粗大、或有其他皮膚問題。醫師表示,毛孔粗大的原因會因不同膚質有所差異,若想告別洞洞肌,務必做好防曬、保濕,求助醫美療程也是一種方法。

毛孔粗大是不少人的困擾,皮膚科醫師陳昱璁在個人粉專指出,台灣處於亞熱帶,悶熱又潮濕,加上這幾年疫情管制,臉部總是悶在口罩底下,長期下來,各種膚質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問題。

不同膚質導致毛孔粗大的成因不盡相同,後續保養所需的產品也所差異。舉例而言,老化鬆弛是因隨著年齡增長,膠原蛋白將逐漸流失,皮膚缺乏彈性以致毛孔周圍組織鬆弛或凹陷,細紋、毛孔就會更加明顯.。

老廢角質、皮脂堆積則是由於皮脂腺分泌過盛,加上老廢角質混在一起,毛孔就經常有油脂髒汙堆積,接觸到空氣時,就會被氧化成黑頭粉刺,使毛孔愈積愈大。

此外,臉上長痘痘粉刺時,過度擠壓造成臉部發炎、感染,皮膚組織被破壞,留下凹洞凹疤,甚至疤痕組織,也會造成毛孔粗大;肌膚乾燥、角質層缺水,也會使得肌膚細紋明顯、毛孔粗大。有時發癢搔抓後皮膚紅腫,也會讓毛孔顯得粗大。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連呼吸都會胖嗎?總羨慕有些人怎麼吃都吃不胖,其實容易發胖,跟後天的習慣也有很大關係,營養師張家祥列出平時生活中的4個小習慣,都是影響體態的重要因素。

營養師張家祥在臉書粉專表示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認為自己就是天生胖,隨便吃都會胖,很羨慕那些怎麼吃都不會胖的人,雖然基因多少會有些影響體態的變化,例如:個人體質、賀爾蒙等問題,有些人確實天生代謝較差
因此容易發胖或易瘦的差異,但你有沒有想過或許後天的習慣培養,也是這些瘦的人能夠不容易胖的原因,也許不是天生胖就瘦不了,也不是天生瘦就怎麼大吃都不會胖,相信大家看完以下4個習慣關鍵,就能理解到底胖跟瘦的人之間差異在哪裡,或許生活中的很多小習慣,都是影響體態的重大關鍵喔!

1、食慾差異
●瘦習慣:吃到剛好就會停,不會讓自己吃很撐。
●胖習慣:胃口好、食量大,通常都是吃到最後一刻、清空菜盤的人。

張家祥表示,自己以前就是負責清空菜盤的那位,就算已經很飽了,還是會把菜都吃完。他提醒,這是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對身體非常不好之外,飲食過量、熱量爆表的問題一定會發生。

2、進食速度
●瘦習慣:慢慢吃、慢慢享受,吃完再夾。
●胖習慣:快速掃食,吃得急又快。
張家祥指出,狼吞虎嚥的飲食習慣,在吃的當下會沒有意識到飽足感,吃飽後才發現吃太撐,容易脹氣。他說,認識飽足感也是建立在「慢慢吃」之上,當你慢慢吃,自然就會有感受飽足感的時間,就不會不小心吃過量。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民眾會吃保健品,補充平常攝取不足的營養素,不過,營養師李其昀在臉書發文表示,不同的保健食品,服用時間大不同,並且分類出適合飯前或飯後服用的保健食品。

飯前吃

益生菌

益生菌本身是一種比較敏感的保健品,建議空腹吃,比較不會因為其他食物的水分(例如:酵素),而影響到益生菌本身的活性。

膠原蛋白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讓皮膚澎潤、晶瑩剔透,不少人內服外用都不放過。而最常見的保健品「膠原蛋白粉」,在食用上卻有許多迷思,醫師指出,其實服用時間至少要2至3個月以上,才能確定是否有效,且時間點建議在睡前1至2小時或空腹吃,吸收效果會更好。

整形外科專科醫師王興良在《挖健康》分享,在服用膠原蛋白時,有幾個重要要留意。像是補充的同時要搭配維他命C,可以原型食物,如:番茄、奇異果、花椰菜等,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為主。原因是,維他命C是膠原蛋白合成的輔酶,因此兩者輔佐,吃進人體後的效率會加倍。

王興良表示,膠原蛋白吃下肚後,至少要2至3個月才可判斷有效與否,且時間點建議在空腹或睡前1、2小時服用為佳,因為空腹時會有大量胃酸,可讓蛋白質快速分解,沒有其他食物阻擋會更快吸收。至於睡前1至2小時,醫師說明,是皮膚生長的「黃金時間」,因此睡前吃會是最好的吸收;若有吃宵夜習慣者,也建議消化一段時間後再服用膠原蛋白。

▲▼粉,粉末,麵粉(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醫師建議,膠原蛋白最佳服用時間是空腹或睡前1、2個小時。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牙線、牙刷及漱口水是許多人的潔牙三寶,為了鞏固牙齒健康、避免蛀牙及牙周病找上門,天天勤勞漱口,甚至有民眾疫情當前,三餐用漱口水漱口殺病菌。不過牙科醫師黃文龍提醒,求好心切的每天使用漱口水,反讓口腔情況惡化,有傷牙疑慮,建議漱口水一周用1~2次即可,且每次停留口中30秒就足夠。

黃文龍醫師在粉專《你的微笑工程師 黃文龍牙醫師|新竹竹北齒雕植牙假牙專業牙科》警告,「每天使用漱口水」可能引發4大問題:

1.刺激口腔黏膜:漱口水若有添加酒精成分殺菌,容易刺激口腔黏膜。建議使用不含酒精成分的漱口水較為溫和安全。

2.改變菌叢生態:過度使用漱口水使得口中菌叢不平衡,口腔內細菌的生態系改變後,反讓壞菌增生更快。

3.牙齒染色:部分漱口水成分,如Chlorhexidine,長期使用下可能導致牙齒、舌頭染色。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營養師提醒,長期無油飲食存在6大缺點,因為油脂也是身體必需的營養素,除了可以增加飽足感外,還有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等功能。(圖/pixabay)

▲營養師提醒,長期無油飲食存在6大缺點,因為油脂也是身體必需的營養素,除了可以增加飽足感外,還有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等功能。

「瘦才是美」,因此不少女性會嘗試多種方式來減重,吃水煮餐就是其中一種,不過營養師提醒,長期無油飲食存在6大缺點,因為油脂也是身體必需的營養素,除了可以增加飽足感外,還有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等功能。

營養師吳佳穎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對於外食族的朋友來說,市面上販售的便當,底部油脂真的不容小覷,且外食的油脂大多是使用促發炎的油脂,會讓身體長期處在慢性發炎的狀態下。

不過雖然吃水煮餐確實有助於減肥,但也要使用對的方式,因為油脂是身體必需的營養素,除了可以增加飽足感,還扮演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潤滑腸胃道、組成賀爾蒙及細胞膜等等功能,長期無油飲食可能出現6大副作用,包括容易便秘、缺乏飽足感更容易餓、荷爾蒙失調、增加膽結石風險、缺乏脂溶性維生素、皮膚乾燥無光澤。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有泌尿科醫師分享必生男寶的5大秘訣,其中「讓女生高潮」的言論,引發網友熱議。不過,性治療師曾寶瑩則有不同看法,她狂揪Bug直言性興奮越高的女性,加上此時噴出的精液,使得陰道成為很適合精子游泳的環境,至於是X精子或決定生男的Y精子先游到不得而知,「高潮有助懷孕,但和生男生女沒關係」。

泌密會客室-陳偉傑醫師 x 羅詩修醫師》粉專寫到,有很多久久不孕的夫妻,會到他們的診間做男性精蟲檢查,就有不少人詢問有沒有「保證性別」的方法,而藝人Ella和林宥嘉也都曾在電視上分享自身經驗,「在愛愛的過程,讓女生先高潮就容易生男孩」。

此外,兩位醫師也分享想生男行房技巧,必須深入射精,射精時緊貼臀部,好讓Y精子較快抵達卵子,就容易生男生;以及要算好排卵期,讓老婆多吃偏鹼性食物、自己多吃偏酸性食物等等打造鹼性體質更易生男的說法。

美國ACS認證執業性學家、心理學博士曾寶瑩在粉專指出,有讀者來訊詢問上述說法可信度,她表示「基本上是因為他們(醫師)相信以下4件事」:

1.陰道內越鹼越好,因為Y精子在鹼性環境中比較有活力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逢強烈寒流,乾冷空氣就會不斷迎面襲來,使肌膚發癢、刺痛、脫屑。醫師表示,若想在冬天也能保持皮膚水嫩,除使用保濕產品外,應避免過度清潔、控制洗澡水溫,衣著上也最好選擇棉質衣物。

皮膚科醫師陳昱璁指出,在冬天,無論任何膚質膚況,都需悉心照護、保濕保養,因低溫狀態會讓身體分泌油脂或汗腺至皮膚的量變少,天冷也會造成皮膚血管收縮,使局部血液代謝循環效能降低。因此,臉部、四肢若直接接觸冷空氣,更容易感到乾燥緊繃感或發癢而去搔抓,輕則掉屑、重則角質層裂開或變成皮膚炎。

陳昱璁說明,肌膚缺水會使角質細胞排列混亂,以致油脂和水分更容易流失,因此,肌膚保水非常重要。他也分享冬天皮膚保水的6大妙招:

1. 使用保濕和乳液:保濕就是要維持角質層一定的含水量。健康的角質層能讓肌膚油水平衡度較佳、皮膚細胞代謝正常,因此,可搭配膚質膚況使用適合的保濕保養品或乳液。

2. 室內溼度控制:在室內也可利用加濕噴霧器,讓濕度保持在50%~60%,但天冷加開暖氣時,切勿讓風向對著肌膚直吹。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圖/「台南式 Tainan Style」授權引用) 

▲此圖引發討論。

今(14)日是一年一度的西洋情人節,準備要和另一半度過浪漫的夜晚了嗎?粉專「台南式 Tainan Style」特地列出20個「情侶禁地」,還大開玩笑。這些地點曝光後,意外釣出台南Josh現身證實有「去過一個!」意外引發討論。

粉專「台南式 Tainan Style」發文開玩笑說道,「今天分手,情人節大餐就省下來囉!」而從圖片可見,標題就是大大的「去了易分手?情侶禁地」,但同時也強調「民間傳說,勿過度迷信」,20個地點如下:

1.彰化八卦山大佛
2.淡水漁人碼頭
3.嘉義天長地久橋
4.高雄大崗山
5.台南吳園
6.新竹青草湖
7.新店碧潭吊橋
8.清大梅園
9.苗栗龍騰斷橋
10.台東三仙台
11.基隆情人湖
12.東山仙公廟孚佑宮
13.高雄忠烈祠
14.台北木柵指南宮
15.台南南鯤鯓代天府
16.南投星月天空
17.台大博園
18.高雄大樹舊鐵橋
19.石門十八王公廟
20.各地戶政事務所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是美食王國,琳瑯滿目的小吃常讓人陷入選擇障礙,其中「包餡食物」一口咬下油汁爆滿嘴,是許多人的正餐選擇。不過,營養師李婉萍卻大喊母湯,內餡吃起來紮實的絞肉,其實暗藏大地雷,吃起來少少,熱量及含油量卻超級高。她也一口氣分享9款包餡美食,提醒有膽固醇問題者,無論哪種都先別吃。

營養師李婉萍在粉專指出,熱量、含油量最高的包餡食物是鍋貼,用油煎更是油上加油;另外美味多汁的小籠包和水餃,內餡油也要加得夠多,一口咬下才會有噴汁的口感,同屬紅燈區的超雷食物;再來則是胡椒餅與肉包,小小一顆熱量超越一碗飯,控糖減肥者真要留意,她更驚爆自家小編最愛「鮮肉大餛飩湯」以為這樣吃能瘦,其實等於一次喝下5茶匙的油。

▲▼煎餃,鍋貼,餃子,水餃。(圖/翻攝自pixabay)

▲鍋貼是熱量最高的包餡食物,含油量也有7茶匙。

李婉萍接著分享綠燈區包餡食物,上榜的有熱量同樣逼近一碗飯的肉圓,有些人喜歡來上2顆,再搭配魚丸湯,熱量直接破600大卡。至於吃起來不油不膩的燒賣,即使是當配菜吃,不控制份量仍會成為「爆油地雷」。另外,水煎包更不用說,一早來顆鮮肉水煎包果腹,攝取過多油脂也會增加內臟脂肪。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蕉是一種營養豐富且價格實惠的水果,含有大量纖維、鉀和鐵,但吃太多其實也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究竟一天可以吃幾根香蕉?何時吃最好?《Hello醫師》帶您了解香蕉的營養成分、吃香蕉的好處,並告訴您一天可以吃幾根香蕉、香蕉的正確吃法,以及吃太多的影響。

香蕉的好處、營養有哪些?

香蕉富含纖維、鉀和鎂,有助於促進腸道和骨骼健康、維持心臟健康,並含有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能增強免疫力和改善皮膚健康,是許多減肥、健身族喜愛的水果。

香蕉GI值多少?糖尿病患者必看:這樣吃香蕉GI更低!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節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老化,有些姿勢和生活習慣,也可能使退化情形更嚴重。醫師示警,除影響日常生活外,恐需換上人工關節。蹲或跪姿最傷膝,會造成體重8倍的負擔;其次是下樓梯,有6倍負擔;跑步則是2~3倍。

骨科醫師張曜任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表示,雖然基因遺傳、女性,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族群。但若平時常做一些錯誤動作,增加膝關節負擔,也可能導致必須更換人工關節。

醫師盤點6個動作所造成的膝蓋負擔重量

1. 蹲或跪:體重x8倍

2. 下坡或下樓梯:體重x6倍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候上體育課時,第一件事老師通常都會要大家做拉筋的暖身動作,原因是「可以避免運動傷害」。但醫師指出,其實研究顯示,運動前拉筋對於預防運動傷害並沒有幫助,甚至還可能影響運動表現。至於需要拉筋的時機,醫師建議,運動後做反而可促進新陳代謝;另外,有3個情況則是先拉筋後再開始運動較佳。

外科醫師江坤俊在《江P醫件事》指出,2006年德國運動科學院就做過研究,結果顯示,運動前拉筋對預防運動傷害事實上「是沒有幫助的」,甚至可能影響到運動表現,如:跳得沒有那麼高或是跑得沒有那麼快。醫師表示,拉筋會影響運動表現有2個原因。首先,拉筋是把肌肉伸展,而人體有個自然機制,當肌肉被伸展時,肌肉就會想要縮回來,但拉筋久了,縮回來的動作就會變得有點疲憊。

接下來要跑步時,就會造成收縮力量不如平常強大,導致速度可能會受影響,代表肌肉收縮爆發力會較低一點。江坤俊舉「橡皮筋」為例,較緊的橡皮筋力量較強大,但鬆的橡皮筋力量較小,所以拉筋過度時,肌肉就會像鬆的橡皮筋,可以產生的力量自然較小。

▲▼醫師建議,運動完再拉筋,有助於新陳代謝和肌肉生成。(圖/翻攝自《江P醫件事》)

▲醫師建議,運動完再拉筋,有助於新陳代謝和肌肉生成。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8斷食」等間歇性斷食法,因其容易執行的特性廣受減重者的青睞。不過,間歇性斷食是否為最佳的減重策略?《美國心臟協會》(AHA)近期所發布的最新研究指稱,減少每日總熱量攝取的「熱量限制飲食」,或許是更有效的體重管理方式。

▲168斷食法「6年實驗成果」超意外!美心臟協會:減重效果不如它。(圖/潮健康授權提供)

間歇性斷食非最佳減重策略?6年實驗結果揭曉:效果不如「熱量限制」

該研究由美國匹茲堡大學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共同發起。研究團隊召集來自美國馬里蘭州與賓州的健康成年人,共550名平均年齡約51歲的受試者參與試驗。初步評估結果顯示,BMI較高的受試者為非裔美國人、年長者、患有第2型糖尿病或高血壓者、教育程度較低者、運動較少者與蔬果攝取量較少者。

研究團隊建立名為「Daily 24」的應用程式,供受試者詳實記錄24小時內的睡眠狀態、起床時間與進食時間。透過該應用程式,研究團隊可以得知受試者第一餐至最後一餐的間隔時間、從甦醒後到第一頓餐食的間隔時間,以及最後一頓餐食至就寢間的間隔時間等3項數據。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椰菜,青花菜,綠花椰。(圖/Pixabay)

▲花椰菜具「肝臟清道夫」之稱。

熬夜、工作疲憊讓你有「爆肝」的感覺嗎?營養師指出,要有健康的身體就必須先養肝,建議平時可攝取十字花科蔬菜、優質蛋白質、枸杞紅棗等5類食物,幫助養肝。

營養師馬鳳吟在「熟齡保健專家-馬鳳吟營養師」表示,若沒有趁春天將身體調養好、肝血養足,夏天就容易有心火過旺及腸胃方面的疾病。尤其肝臟是人體唯一的解毒器官,酒精、藥物或身體毒素都需要藉由肝臟代謝。

不過,由於肝臟裡沒有神經分布,唯一的神經分布是在肝臟最外層的「被膜」,因此如果有異樣,通常不會有明顯的感覺,提醒民眾平時要多加留意身體健康。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期熬夜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營養師表示,除了傷害眼睛、可能誘發視網膜剝離外,也會提高肥胖機率,甚至影響生育能力。

有熬夜習慣的人小心了!SENSE CLUB健康管理顧問中心總監Elly營養師在個人粉專上點名5大熬夜代價,看完後趕快休息、千萬別再熬夜了:

1. 眼睛:

長時間熬夜對眼睛的傷害可不只有黑眼圈那麼簡單,用眼過度可能會讓你罹患乾眼症,或是因眼睛過度疲勞而誘發慢性結膜炎、視網膜剝離或青光眼。

2. 皮膚: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心理學的觀點,自律的基本定義就是——管理自己的衝動、情緒和行為,藉此實現長期目標的能力。然而,缺乏自制力,特別是欠缺情緒控管能力的人,其實比一般人想像的還要來得多。國外網站Bright Side特別整理出8種能夠一步步提升自制力的簡易做法,希望藉此幫助讀者輕鬆控制自己的情緒,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

1、記得微笑
根據研究,一個微笑能帶來渲染力十足的情緒能量。人心的奧祕就在於,即使一個人當下沒有理由微笑,但對著鏡子一笑其實就可以「欺騙」大腦,相信自己是快樂的,就是幫助自己踏出正向思維的第一步!更別說,微笑的臉蛋看在別人眼中會更有吸引力,因為每個人微笑時的樣子,一定是比面無表情還更美麗!

▲▼微笑,大步走,正能量。(圖/Pexels)

2. 專注於呼吸
學習如何控制呼吸,是提升自制力的重要課程之一。曾經懶惰厭世到不想動的人都知道,其實真正想動起來的關鍵,往往在於一瞬間的起心動念,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內在轉變的關鍵就是「活在當下」。因此,不少諮商師都建議,當感到不知所措或心思煩憂時,請閉上眼睛專注在自己的呼吸。當意識到自己的呼吸時,你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也才能重新掌握自己的所有決定與行動。

3. 開始寫日記
日記是一種強大的自我探索工具,如果決定把自己的情緒想法毫無保留地投入其中,日記就可以成為最好的朋友和最值得信賴的知己。寫日記的過程中,就等於在與自己對話,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不僅不會有無人回應的感覺,也不用擔心內心的聲音會被批評或誤解。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聯合信用卡中心的公開統計顯示,非面對面交易(MOTO/EC)的盜刷,佔所有信用卡盜刷案例的98%以上,非面對交易幾乎都是網路購物(EC),可見網路的可匿性,助長了盜刷的風行。在現今持卡人的刷卡習慣大幅轉向網路交易,已佔所有信用卡消費筆數五成,尤其更該小心防範網路盜刷。

為何網路會是盜刷的溫床?資安專家趨勢科技協理劉彥伯分析,詐騙集團鑽研網路騙術,有風險低且邊際效應遞增的好處,只要開發一套手法,後面就可以一直沿用。尤其比起早期的金光黨還要上街行騙,現在的詐騙都公司化,裡面有IT人員、研發工程師、資安專家、網路小編、甚至還有自己的媒體,讓人覺得自己好像也是一個正常的工作。

▲(專題中心使用)發卡機構詐欺通報類型統計。(圖/聯合信用卡中心提供攝)

▲發卡機構詐欺通報類型統計。

整理過去的網路盜刷案例,可以找出幾種網路盜刷常見的手法,以及近年精進的變形: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網路盜刷,中華民國銀行公會提出「5要3不要」的防範辦法,其中5要是:「要注意消費簡訊、要細閱交易帳單、要遠離可疑網站、要養成良好的密碼命名習慣、要使用或下載最新的防毒軟體與作業系統」;3不要是:「不要讓親友使用您的卡號、不要回應任何向您要求個人資料的不明電子郵件或簡訊、不要使用公用網路進行交易」。

這些都是基本且實用的觀念,但其中「要遠離可疑網站」,對許多民眾知易行難,因為判斷網站有知識的門檻。我們訪問了資安專家趨勢科技協理劉彥伯,整理成以下重點。

如何判斷網站真假?

在信用卡網路盜刷的案件裡,最常發生在釣魚網站受騙,持卡人輸入了信用卡資訊,甚至OTP密碼,導致後續的盜刷。然而,現在的釣魚網站真假難辨,有些甚至山寨成有名且有公信力的網站,做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劉彥伯坦承,如果沒有上鉤前的脈絡,一個山寨的網站直接拿到他面前,一時之間他也很難分辨出真假。

因此,如何分辨網站將是現代人重要技能,他提供了幾個判斷方式。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伴侶交往期間,總是感覺沒有安全感、情緒像在搭雲霄飛車?小心,這也許代表你們的關係不太健康。臨床心理學家分享14個關係不健康的跡象,若常處於這種狀態,可能就得好好審視彼此的關係。

好日子心理治療所副所長、臨床心理師吳家昀在「臨床心理師加加」分享,由國外臨床心理學家Roxy Zarrabi整理的「關係不健康的14個跡象」:

1. 不再為自己的界限、需求、感受發聲,只因為害怕伴侶會離開、覺得你「太黏」、或勃然大怒。

2. 許多親友誠懇地表示擔心這份關係和其所帶來的影響。

3. 對關係的不舒適逐漸增長,但你忽略它、或是藉由告訴自己「所有關係都是很困難且需要努力的」、「對方會改變」來合理化一切。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上起床究竟要先刷牙或先吃早餐?這個議題曾引發兩派論戰,醫師們也各有看法。有牙醫師提到,其實會建議大家吃完早餐再刷牙,原因是要縮短牙齒「再礦化」的時間,就較不容易有蛀牙問題;不過,醫師理解,有些人會擔心睡覺時,口腔長時間的累積細菌會被吞下肚,對此,她也提出解決方式。

目前在美國任職牙醫師的Grace在Youtube頻道《Dr. Grace》分享一系列的口腔知識影片。Grace表示,究竟應該是吃完早餐再刷牙,或是吃早餐前就應該刷牙,每個醫師或許都有不同的觀點。不過,她所學到的就是「吃完早餐再刷牙」,原因是,每次吃東西時,牙齒會開始脫礦。

Grace解釋,牙齒外面最堅韌的那層「琺瑯質」,最主要是礦物組成,若吃了酸性或甜的食物,礦物質也會開始流失,不過,吃完飯刷牙後,流失的礦物質就會慢慢回歸,這情況稱為「再礦化」,但脫礦時就是蛀牙的開始。這也是為什麼吃完飯要刷牙進行再礦化,較不容易有蛀牙問題。

▲▼ 選購漱口水搭配日常刷牙後使用,是注重口腔保健的現代人常見的保養方式。(圖/Shutterstock)

▲醫師建議,擔心睡覺會累積細菌,沒刷牙就吃東西可能會一併下肚,此時可先以漱口水清除。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雞蛋營養價值豐富且口感香嫩,對於牙口及咀嚼能力逐漸變差的樂齡族來說,更是常見且容易取得的價格合宜優質蛋白質來源。

吃蛋不會增加血液膽固醇!反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董氏基金會於2021年進行國人採購蛋品行為調查,結果發現55歲以上年長者相較於其他年齡層,會吃比較多的雞蛋,每平均吃超過1顆蛋;而40~44歲者吃得蛋最少,有67%者每天吃不到1顆蛋,原因可能為這個年齡層擔心吃蛋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導致心血管問題,甚至許多民眾在吃蛋的時候,會直接把蛋黃丟棄,只吃蛋白。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說明,許多研究證實,影響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最大的原因是吃進去的「飽和脂肪酸」,而非「膽固醇」,因此我們應該要注意的是其他飽和脂肪酸(如五花肉、培根、酥油等)的攝取是否過量。

且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以減少腸道脂質吸收、降低肝脂肪、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吃蛋時別輕易把蛋黃丟棄了。除此之外,調查中還發現國人常有下列迷思。

F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